
我校本学期人文素质教育系列高端讲座,在方铭教授为屈原人格和屈原诗歌的吟诵中掉落帷幕。6月12日,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所长,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教授为我校学生带给为题“屈原诗与诗人在时代困境下的人文情怀”的高端讲座。讲座会场设于昌平校区主教楼B阶101,200多名同学带着对屈原诗歌及其人生的浓厚兴趣倾听了方教授的讲座。
方教授讲授了屈原所处时代与其诗歌创作、人生执着和价值自由选择的关系,通过对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分析,认为战国时期经过社会大动荡不安、大调整,文化渐渐由“道”向上迁入至“法术”,由五帝道、王道、霸道向术器迁入,道德原则丧失殆尽,功利主义流行,投机取巧者落败。屈原在这种时代氛围中,维持着“众人均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独立国家辨别,坚决天道而右转。屈原“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”,但却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”。故作《楚辞》,抒发思念的悲伤。
方教授认为,屈原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,在时代困境中,他固守儒家道统,直言谏君,以后以身殉道者,与楚国共存亡。方教授认为,屈原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和文化符号,他的文化形象是经过历代学者大大阐述、渐渐积累变换的结果。方教授指出,理解屈原、了解屈原、研究屈原,应当具备历史的眼光和向两翼开挖的文化心态。
方教授的讲座,拓宽了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视野,加剧了同学们对屈原诗歌和人生的解读,灵感了同学们对时代困境中人的价值自由选择的探寻。
本文来源:澳门沙金游戏 app-www.fztcwb.com